|
小草集 |
|
|
今天是 1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深夜好! |
|
用800×600浏览效果最佳。 您当前的分辨率是1280×720. |
两个应当而且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 汉字简化字与繁体字的使用问题 我国目前的教材, 从小学到中学, 甚至大学, 都是使用的简化字, 特别是小学启蒙语文教材。那么, 一入学就只学简化字的人, 今后难于认识繁体字也就不是什么不正常了。但是, 迄今还有不少出版社出版发行繁体字、竖排版本的书。难道我们出版发行一次图书, 就只打算供现在还能认识繁体字的人读一遍就够了? 难道我们不希望它的使用价值更高一点、时间更长一点? 读者购书, 也绝不是只为自己读一次就不要了, 他还要借给别人读, 还要留给子孙后代读。那么, 那些用繁体字印行的书, 下一代以至以后若干代人怎么能读得下去? 总不能读一个字翻一次字典吧。 因此, 建议出版发行机关尽可能地使用简化字, 横排版。 二. 文史哲的教学问题 这些年来, 全国上下都朝着“四化”的目标前进, 这是人民的愿望, 历史的必然。为了实现“四化”, 提倡科学技术, 提倡数理化, 是必要的, 也是应该的。但是, 好象太极端化了: 过分强调了数理化, 而忽略了文史哲。试想, 没有一定的文史哲知识, 怎能继承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历史遗产? 又怎能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 试想, 一个没有一定文史哲知识的人, 能在数理化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 或者, 即使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 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不能让旁人知道了解, 又有何用? 我进入大学已三年有余, 所学课本已经不少, 除了樊映川主编的《高等数学讲义》以外, 好象其余教材总是有些或多或少的文字上的毛病(毛病各异: 有语句不通的; 有说半截话的; 有用词不准确的; 有错用标点符号的; 有结构欠妥、叙述不清的; ……总之是令人读来颇费猜测, 生涩难懂。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一字之差,或一个标点使用不当, 因而造成概念混淆, 结果使学生学习进度减慢, 效果大大降低。)有一些老师业务水平不低, 学术造诣很深, 但由于不善于表达, 其结果是老师讲得费力, 学生听得着急。不用说, 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且直接影响了师生感情。 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 现在的中小学生一般都是数理化较强, 文史哲差。有的人高中毕业了, 还不会写信, 很简单的作文也无法下笔, 甚至还有的人连天地宇宙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更谈不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即使是数理化, 又普遍表现出对几何证明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极大困难。……凡此种种, 想必多有感觉, 不必赘述。 因此,再不重视文史哲的教学,恐怕是不行了。诚望有关部门引起足够重视,切实抓起来。 要搞好文史哲的教学, 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⑴从上到下, 各级重视, 舆论上广为宣传, 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视; ⑵解决教师问题,一是多办培训班, 提高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是制订一定措施, 使教师加强责任心; ⑶广泛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喜欢布置一大堆总是做不完的数理化作业。这个现象必须改变, 作业应该适当), 启发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尽量扩大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实际上, 多读课外书籍不但不会影响正课学习, 相反, 还会帮助理解正课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当然, 国家应考虑给学生以充分够用的图书;⑷教材要适当。现在有的教材不切实际, 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理解的范围。尽管编者心意是希望学生学习提高得更快, 但客观效果比起“拔苗助长”来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有的教材还有主观与臆断的倾向, 根本没有掌握青少年, 特别是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这些现象都是应当改变的。 1981.04.04 |
卷首语|建议|时评|随笔|言论|自白|学习|问题|文艺鉴赏|一事一议|读书笔记|文字游戏|网友评说|关于作者|留言|欢迎评议